2)第114章 证券发行(一)_混在北宋当皇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等不了了,先连夜招宰相李纲、少宰李光二人进行商议。

  听完赵洹的设想,李纲和李光二人都懵了,这种神奇的套路,他们以前闻所未闻,也想都没想到过,这听上去似乎就是同样的东西,创造了十倍二十倍的价值。

  但作为宰相之才,李纲和李光都不傻,他们知道同样的东西,不可能凭空翻十倍二十倍价值。

  那么是谁亏了?

  “陛下,这会不会与民争利,欺骗百姓?”李光试着询问道。

  赵洹笑道:“如何与民争利?如何骗了百姓?买得起股票的不会是那等三餐都不稳定的普通百姓,只会是乡绅、富商、士人一类。股票的价值在那里,每年都有一定的分红,只要不是过于频繁与人交易,就只会不断增值,并无欺骗之说。”

  李光深思,好像是这么回事,总之无论他怎么想,想到的都是种种利益,似乎就完全没有受损的一方。

  李纲也想不到什么大的弊端,同样无论如何设想,利益似乎都远大于弊端。

  赵洹充满自信,证券这东西并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,而是有后世几百年的经验。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,都忍不住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,这便说明,哪怕背后后些弊端,但利益却绝对远远大于弊端。

  “两位爱卿其实无需担忧,大宋二十四路,可以只拆分出京畿路的盐、铁、茶、酒,成立四大集团,先试一试,真有什么纰漏,影响也仅限于京畿路罢了。另外,朝廷掌握绝对的权力,撼山、神勇、荡虏、铁壁四军镇压一切宵小,真出了什么大的弊端,不外乎朕下一道旨意将交易所关闭,将所有售卖的股份原价从百姓手中赎回就是。”

  总之朝廷拥有最终解释权,有国家机器背书,真出错了也都可以挽救。

  要知道,赵洹描绘的是一个,未来赋税可以增加到上亿贯的前景,并且无数资金通过交易所大规模流通,可以想象对经济的刺激。

  大宋绝对是一个对商业最宽容的朝代,两宋最巅峰,赋税收入连续数年突破八千万贯,其中七成以上又来自商业,可以想象,能做到大宋重臣的,几乎都懂一点经济。

  李纲不是迂腐之辈,李光也不是迂腐之辈,而且他们都是能臣,私心很少,都是希望大宋越来越强大,越来越富庶的。既然无论他们怎么想,利益似乎都远大于弊端,再加上赵洹当着他们的面承诺,如果真出现什么大的弊端,再原价赎回卖出去的股份,关闭了就是。

  李纲和李光又沉思了好一会,确定想不到什么大的弊端之后,相视一眼达成共识,回应道:“陛下,臣二人认为可以一试。”

  这种大事,只是与李纲和李光两个达成共识可不够,政务阁其他五人,还有朝会上文武百官都要达成共识才能最终推行。

  政务阁七个人,只有两个是明确的保守派,在赵洹这个皇帝铁了心,李纲这个宰相,李光这个次相都全力支持的情况下,只有两个人的保守派,想反对都没办法,而且他们一时也想不出反对的理由。

  政务阁七人达成了共识,背后又有赵洹这个皇帝,大朝会上,文武百官虽然还是有几个反对是声音,但也阻止不了什么。

  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