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52章 求知书坊(续)_大唐第一暴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张瓘脸上的笑容,不禁问道。

  张瓘连忙道,“回陛下,上月一共卖出各种书籍十七万三千六百一十八本,最大的一笔生意是天德军宋节度使一口气购买了六万本书,总共获利七千一百二十三贯,除去印刷所需的纸张费用和店铺伙计的费用,净得四千五百三十五贯。

  其中印刷的纸耗费了一千五百二十一贯,墨耗费了六百七十五贯,支付工匠、伙计三百九十二贯。”

  李柷接过账簿看了一下,这时的记账方式并不复杂,只是不像前世用阿拉伯数字那么一目了然。

  他着重看了一下纸张耗费和工匠、伙计的费用。

  工匠这边的费用按照他的要求,对于有技术的雕刻师傅这些,不要吝啬钱,跟赚的钱相比,这点小钱并不算什么。

  张瓘现在是求知书坊的总管事,包括店铺和印刷作坊都归他管,作为实际管理者,他一个月有十贯。当然他并不在这个钱,十贯而已,若是能分一成利润,那就是四百多贯,这是什么概念?

  除了张瓘外,苟荣也是十贯,他是李柷放在求知书坊监督张瓘的,所以也有俸钱拿。

  这二人是实际掌权的,自然不一样。除了二人外,最高的是一位工匠,就是负责雕刻活字的那个老者,一个月五贯。但因为上月雕刻出几套木活字,所以又奖赏了五贯。

  很多人不知道这五贯钱意味着什么。

  这么举例吧,在此时的太原,一斗米大约是十钱,也就是十文。而一贯,是一千文。

  按一斗米十斤来算,意味着此时太原的米价是,一文一斤,五贯钱可以买五千斤米。而前世大米的价格大约是四元,五千斤米就是两万元,算得上是高收入群体。

  而且这个时候,九品官一个月是贯钱,另有200亩的职田。

  其他工人伙计的月钱基本都在一贯以上,放在整个太原城来说,都不算低。

  “这个纸张的费用倒是有些高了,若是能降低一下最好。”李柷指着纸张费用,认真说道。

  “回陛下,太原附近的造纸作坊较少,导致书坊用于印书的纸只能外购,大多来自蜀地的麻纸。在当地麻纸并不之前,但从千里之外运到太原,费用就高了数倍。”张瓘解释道。

  “之后减少麻纸的使用。”李柷想了想说道,“朕听说河中府的薄白纸不错,可以渐渐用河中的这种纸来替代蜀地麻纸。

  太原府本身也有一些造纸坊,有合适的,也可以采用。除了高档书籍用好纸外,其他的可以用其他更便宜的纸替代。”

  张瓘有些犹豫,但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点头应道,“小的领旨。”

  “这利润之事,暂时不要动用。到了年底,拿出其中五成来分,另外五成用作书坊的进一步扩大规模。”

  在李柷的设想中,这个求知书坊要被他打造为前世新华书店那样的存在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