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24章 西南_重回高考前,我在科学圈火爆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聚变反应中,巨大的能量爆发,等离子体从来不是什么安分的小东西,他们想要将其限制,约束控制在在狭小的定向空间内,真的是一件极其棘手的事情,在不断的研发中,吴桐毫不怀疑,这是她走上研发以来,目前碰到的最艰难的项目。

  需要突破的难关壁垒,从理论上到材料上,再到工程上···一项项关隘,近乎多得数不胜数。研发工作,理论先行,若是有个完善的理论作为依凭,都能对整个核聚变工程,带来非同凡响的意义。

  一切的科研进步,都是基于理论进步的基础上。理论的力量,就是如此厥功至伟。

  吴桐和陆骁沉浸在互为对碰讨论的研发中,就是想要,基于特定装置的等离子体,打破目前可控核聚变的瓶颈,建立起一分可以作为足够清晰依凭理论规律依据,打造一个可靠简洁的理论模型,最终转化为控制磁场的超级程序。

  “还是需要一次切实的聚变反应,方便我们来收集数据!”数天后,吴桐盯着手上经过不断讨论推演,构造成型的数学模型,略带一丝遗憾感慨道,他们已经几乎摸到了目前的上限,似乎就差一张窗户纸,就能捅破目前的束缚。

  但是,这层窗户纸,看似轻薄可透,却还是需要足够的力量积蓄,才能真正的捅破那层薄纱。

  吴桐介入聚变项目研究,之前国内的收集的海内外聚变项目资料,各种数据,她的权限足够,在聚变项目立项前的积累上,她都做过足够的专研学习和研究。

  基于这些数据资料的基础,吴桐甚至在推衍空间内,做过了完善的聚变反应模拟。只是,纸上谈书终觉浅,吴桐觉得,她还是需要一次,实实在在,亲临现场的聚变反应参与,收集更精密的数据资料填充。

  “好在,我们即将迎来一次真正的聚变观摩!”陆骁失笑,他们这研发速度,放眼世界,已经足够迅猛。

  吴总这是一贯研发迅速,很多情况下,她在不需过多试错,就已经凭借强大的理论基础,推导出了唯象模型,以足够的理论设计,计算涵盖,指导研发进程,基于吴总的天赋,这个速度,是相当的迅速,她或许,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速度,才会觉得,目前的研究进度,仍然让她有些憾然。

  “就等贺院士通知了!”一次聚变反应的启动,由来不是小动静。他们需要,足够的时间,去等待时机的成熟,这种情况下,真不是他们着急,就能立即安排执行的。

  毕竟,聚变装置,诺大的工程,每一根导线,每一个部件,但凡有丁点误差,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产生,毕竟,无论是仿星器装置,还是涂卡托卡马克,在点火完成提温后,里面发生的,都是超过一亿的高温,慎重,是必须要的精确!

  饶是贺院士说是西南研究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