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六十八章 扛枪的遇上了玩笔的_年代: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经卖得很便宜了,伱要是嫌贵可以少买一点嘛,反正你一个人也吃不完。”

  “我不是为自己买的,”小姑娘急了:“我买这些鸡蛋,是想给前线的伤员送去的。”

  “你……”老大娘一听这话,也急了:“你怎么不早说呀,我这筐鸡蛋你只管拿去,一分钱也不用给。”

  接着,不仅老大娘站起了身,周围几个卖鸡蛋的寨民全都跟着站了起来。

  一起提着鸡蛋,向着野战医院的方向走了过去。】

  “这两篇稿子可以编在一块发,”江海特意对蔡文升嘱咐了一句:“合在一块,看上去更有力量。”

  “好的,”蔡文升点了点头:“单发的话,是单薄了一点。”

  “揉在一块,的确更具感染力,”江山也同意老大的建议,说完他又看向了蔡文升:“蔡编,这位李记者很有点东西。”

  “哦?”

  “一场仗打下来,他眼里看见的肯定不止这点,”江山拍了拍手里的文稿:

  “你要继续和他保持联系,鼓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连篇成书,那样的话,可比这些零零散散的小豆腐块有影响多了。”

  “听你的意思,是想让他出书?”蔡文升忽然发现了一个从没想过的方向。

  “要想让这些碎片式的采访小记,不被人遗忘,”

  聊着聊着,江山同志的眼中逐渐迸发出了一股光芒:“就只有将它们揉成一部有血有肉的。”

  “瞧瞧咱们的江科长,”荣斌忍不住笑了起来:“到底是年轻啊,说着说着就热血沸腾了。”

  “荣编你还真别说,这也就是组织没瞧上我,不然的话,我立马就弃笔从戎。”

  上辈子,江山同志还真有幸当过几个月的战地记者。

  虽说不是自己国家的反击战,但,也足够刺激的了。

  “玩玩笔你还行,”江总编立刻代表组织提出了反对意见:“玩枪还是算了。”

  “上战场也不一定就得扛枪嘛,”蔡文升深有感触的说道:“战地记者的笔,同样也可以成为一把利刃。”

  “说得好,”年轻的江科长带头给老蔡鼓起了掌:

  “不但是一把利刃,还是一把为前线战士披荆斩棘的利刃。”

  1982年,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沉淀,李存葆在一次外出学习中,偶遇了《十月》的编辑张守仁。

  面对张守仁的约稿,李存葆终于与对方聊起了自己构思已久的《高山下的花环》。

  相比两年前的自己,这一会的李存葆同志已经学会了“将现实带入理想”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